1955年,钱学森历经千辛万苦,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航程。然而,就在他乘坐的“克利夫兰总统号”邮轮驶向香港的之前,一封神秘的电报被送到他手中,内容只有简单的一句话:“途中切勿下船!”
这封电报究竟是谁发的?为何要提醒钱学森不要下船?这个谜团直到56年后才被揭开。
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,被誉为“中国导弹之父”。然而,他的回国之路却异常艰难。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钱学森迫切希望回国效力,但美国当局深知他的价值,坚决阻挠。1950年,美国海军次长金贝尔甚至放话:“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,都抵得上5个师,宁可枪毙他,也不能放他回中国!”
随后,钱学森被美国以莫须有的罪名软禁,失去自由长达5年。直到1955年,在中美日内瓦谈判中,中国以释放11名被俘的美国飞行员为条件,才换得钱学森回国。即便如此,美国仍不死心,暗中设下重重障碍。
展开剩余55%1955年9月17日,钱学森携妻子和孩子登上邮轮启程回国。然而,就在航行途中,他收到了一封电报,上面只有简短的一句话:“途中切勿下船!”这让他提高了警惕。
当时,邮轮途经多个港口,包括菲律宾马尼拉、日本横滨等地。美国情报机构极有可能在这些地方设伏,试图以各种手段阻止钱学森回国。比如,他们可能以“签证问题”或“安全检查”为由,强行扣留他。如果钱学森中途下船,很可能再次落入美国手中。
这封电报无疑救了钱学森,但发报人是谁?由于当时国际形势复杂,钱学森并未深究,只是严格遵守指示,全程未离开邮轮。1955年10月8日,他安全抵达香港,随后转赴内地,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。
这个谜团直到2011年才被解开。原来电报是周总理让外交部发的。当时和美国人谈判时,他感受到了美国人的苛刻,是不可能轻易放走钱学森的,必然路上设置阻碍。
为确保钱学森安全回国,他通过外交渠道发出这封电报,提醒他不要在任何港口下船,以免遭遇不测。
这封简短的电报,背后是国家的智慧和警惕。正是他们的未雨绸缪,才让钱学森顺利回国,最终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。56年后,这段历史细节的揭晓,让我们更加感慨:一代国士的归途,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与守护!
发布于:广西壮族自治区伯乐配资-安徽股票配资-股票配资网址-配资买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