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一段,俄罗斯无人机在波兰坠毁,让北约的神经高度紧张,迅速启动了“东部哨兵”行动,向波兰部署了大量先进战机,这其中就有法国的“阵风”。而俄罗斯在与波兰接壤的加里宁格勒州,则部署了苏-30SM2,也就是出口印度的苏-30MKI的自用升级版。那么,作为歼10C的两个手下败将,它们一旦打起来,谁会遭遇惨败,勇夺最差四代半战机的宝座呢?
咱们先来讲讲什么是四代半战机。四代半战机最早叫三代半,这个概念来源于欧洲的三款鸭翼战机,也就是鹰狮、阵风和台风。听起来这“欧洲三雄”要比美国的F-15、F-16领先半代,是不是?实际上并没有。
其实欧洲的发动机和航电等子系统的水平世界一流,但战机整体设计水平一直落后于美国,这种落后,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显现——1961年,美国服役了划时代的F-4战斗机,机头装着大口径雷达,对空能打中距弹,对地能挂6吨炸弹,航程将近3000公里。但同期欧洲都在搞什么?
展开剩余75%英国有着当时世界一流的发动机和雷达技术,却造出了一堆怪物,比如上下并联发动机、机头进气只能装小雷达、航程堪比米格-21的“闪电”,还有机头没有雷达,只能亚音速飞行的的“鹞”式垂直起降战斗机,不仅外表奇丑,性能也极差,最后不得不外购美国F-4战斗机;法国的幻影3气动外形稍微正常一些,但强大的飞机设计能力,全用来弥补羸弱的发动机了,飞机本身的性能只能说勉强堪用。瑞典人用美制发动机,造出了性能不错的萨博-37,但它服役的时候,美制三代机都开始首飞了。
到了70年代,美欧的差距就更大了,美国一口气推出了F-14、F-15、F-16、F-18等三代机的标杆型号,欧洲同样用推比8一级的RB199发动机、电传操纵系统和一流的雷达,只造出一个战斗轰炸机“狂风”,机动性跟美制三代机根本没法比。法国人独自研制的幻影2000,虽然是正经的战斗机,但堂堂三代机却依旧用着单轴发动机,推比刚刚超过6,机动性三代机垫底,堪称三代机之耻。
所以欧洲随后又研制了鹰狮、阵风和台风三款战斗机,还号称是“三代半”,其实并非性能比美国的三代机真的强半代,只是补齐了正牌三代机的基本性能而已。虽然“欧洲三代半”比美制三代机的基本型性能的确强一点,但是你服役得晚啊:“欧洲三代半”服役的时候,基本都是21世纪初了,美制三代机都已经换上了更强的发动机,和有源相控阵雷达,以及更强的电子战系统,性能又反超了“欧洲三代半”。
所以你看,战机划代这个东西,是有迷惑性的,并不是同代战机,就一定能打个平手,也有可能是一边倒,不信你看歼-10C,不就暴打阵风了吗?
好了,绕了这么一大圈子,那阵风和苏-30SM2打起来,究竟谁能赢?其实从“5.7空战”的结果就能看出来了:一定是阵风赢。
“5.7空战”开创了超远距离大规模空战的先河,它表明,未来空战基本告别了狗斗,100公里甚至200公里外射完导弹,然后回基地喝茶,就是未来空战的基本模式。那么谁的雷达探测距离更远,谁的导弹射程更远,谁的电子战能力更强,谁就是赢家。
阵风机头小但雷达是有源相控阵,苏-30SM2雷达大但天线是无源相控阵,而且探测距离并不远,精度也不高,三哥可以证明。更何况,阵风进行了一定的隐身设计,雷达反射面积和歼-10C差不多,而苏-30SM2的机体还是苏-27的底子,雷达反射面积巨大,进一步抹平双方雷达探测距离的差距。
阵风有“流星”导弹,苏-30SM2有R-37M,射程都是150公里以上,但“流星”采用冲压式发动机,动力段更长,远距离命中率更高。另外“流星”还有双向数据链,能够更精准地修整弹道轨迹,有效弥补冲压式导弹大迎角性能差的问题。另外,虽然阵风的最大速度只有1.8马赫,低于苏-30SM2的2马赫,看似后者能给空空导弹更高的初速度,但苏-30SM2的推重比太低,比枭龙都没强多少,三代机几乎垫底,而阵风的推重比更高,加速性能更好。在瞬息万变的空战战场上,加速性能比极速更重要,因为你不可能没发现敌人的时候,就一直以最高速度巡航。所以阵风在实战中,能够赋予空空导弹更大的初速,导弹射程更远。
至于电子对抗方面,虽然阵风的电子战系统在5.7空战中毫无建树,但欧洲的电子工业强于俄罗斯,这也是不争的事实:俄罗斯的战机导弹用了西方的芯片,你见过西方的战机导弹用过俄罗斯芯片吗?所以别看广告,只看俄欧双方的科技实力基本盘就行了。
当然,俄罗斯还有更强的苏-35,但欧洲也有更强的台风;而如果俄罗斯派苏-57上阵,那欧洲手里还有F-35,而且每一款对应的战机,欧洲都在数量上占压倒性优势。更别提欧洲还有E-3和“全球眼”预警机,而俄罗斯的预警机几乎可以无视,毕竟是被地空导弹连续击落2架的主儿。所以总体来看,俄欧一旦爆发空战,欧洲大概率能占上风,最弱四代半战机,一定是苏-30SM2。
发布于:河北省伯乐配资-安徽股票配资-股票配资网址-配资买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